事實上,減配并非第一次出現在廣汽本田的車型上,此前新飛度推出時就曾因減配而備受詬??;減配也并非廣汽本田一家車企所為,近年來很多品牌的車型在換代改款的過程中,都出現了一邊升級、一邊減配的情況。
尤其是近幾年,市場競爭逐漸加劇,不少車企為了維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不得不下調車型售價。而此時,車企還要保證新車利潤的增長,除了提升銷量,另一個主要方式就是降低成本,而減配則是降低成本的一種“有效”手段。
于是,新車引入國內市場或換代改款時,就成為車企“調整配置”來降低售價,并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最好時機。當然,這些新車必然有很多亮點,譬如在外觀設計上或許更加漂亮,動力性能提升也很明顯。但是,在一些消費者可能不太關注的地方,廠商會進行減配,并常常以后續可以加裝為搪塞的理由。
正如全新鋒范——作為第四代鋒范車型,其在設計、技術、動力配置等方面有頗多亮點,但是減配現象同時也十分顯著。例如低配車型上取消前霧燈、取消方向盤四向調節功能、坐椅真皮變更為人造皮或者織布、減少車內喇叭數量、取消前排遮光板內的化妝鏡、取消后排坐椅中央頭枕等,這些也是減配車型中最常見的縮水部分。盡管有些配置縮水并不妨礙車輛整體表現,但相較于其同價位、同級別車型,少了一些基本配置,還是顯得很不厚道。
對于消費者來說,面對成千上萬個零件組成的汽車,汽車廠商如果想方設法進行減配,根本防不勝防。而在我國汽車市場尚處于賣方市場時,各個品牌的車型配置如何,消費者沒有選擇的余地,因此車企也并不擔心減少車型配置后消費者不買賬。
不過,如今的中國車市已然邁入了買方市場,且處于一個供大于求的階段。當可供選擇的車型越來越多,消費者也會對同類型不同品牌的產品進行對比,并作出自己的選擇。而此時,消費者的選擇或者口碑會決定一個車型的成敗,甚至一個品牌的生死。為了短期利潤而減配,或將損害消費者對一個品牌的信任,車企辛苦建立起來的品牌美譽度和忠誠度也會逐漸被消耗殆盡。因此,車企決定減配時,還是要多想想品牌的未來,切莫為了一時之利,而損害車企的長遠利益。
上一篇:零配件放開是更深層次反壟斷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