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以制造特種車輛、路橋構建見長的中國民營企業要收購在世界越野車界享有赫赫名聲的頂級品牌成為昨天財經類媒體中最熱的新聞。
有分析認為,四川騰中重工若能成功收購通用汽車旗下的悍馬品牌,將使國內高端越野車的生產制造水平大上一個臺階。但是,結合汽車業的現實與國內此前的類似案例,筆者對此的看法并不這么樂觀。
媒體報道顯示,如果騰中重工收購悍馬成功,短期內將繼續悍馬車型在美國當地生產,以保住3000多名悍馬員工的飯碗。對于汽車工業而言,本地化生產意味著原材料本地化、制造工藝本地化、技術工人本地化,這些要素是決定產品性能和質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換言之,悍馬的生產不進入中國,先進的制造技術就很難隨股東的轉移而轉移。
假設騰中重工在幾年后能實現悍馬汽車在中國的落地生產,是否就能提升國內越野汽車制造能力呢?也未必盡然。
不妨分析已成歷史的案例。北京汽車早在1985年就與美國汽車公司(后被克萊斯勒收購)合資生產當時世界先進的Jeep切諾基車型。Jeep品牌在越野車領域的名聲遠超悍馬,產品線也比悍馬更寬泛。
但是在北京曲折生產近20年后,Jeep品牌最終還是放棄了在中國的生產,返回了美國老家。而在國內,北汽甚至沒能留下像樣的后繼民用版車型,倒是靠仿制豐田起家的民企長城汽車,坐上了民用越野SUV老大的交椅。
可見即便騰中能把悍馬“牽”到四川生產,先進的制造技術與公司管理理念也并不必然隨之落地。況且國內高端越野車生產制造水平能否得到提高,引進生產技術只是一個方面,決定技術能否可持續發展的研發能力能否同步掌握,才是更為關鍵的話題,而從現在看到的報道分析,騰中還沒有就研發能力的引入作更多說明。
現在能看到的好處是騰中收購悍馬帶來的品牌升值。
收購消息出來后,筆者的同事欲上騰中重工官方網站搜索報道素材,不料竟然遭遇網絡塞車;用google搜索“Tengzhong”(騰中的漢語拼音)一詞,結果已經有六萬五千篇,且幾乎所有搜索結果都指向騰中重工收購悍馬一事;而在著名的維基百科上搜索到的四川騰中重工詞條,其注解目前也只有騰中欲收購悍馬一項。
顯然,騰中收購悍馬一案,為其賺足了眼球,原本一個在成都發奮卻鮮為外人所知的民營重型工業設備生產企業,一夜之間成了全球媒體和網民追逐的對象,悍馬的韁繩還未握到手,“伯樂”的聲名就已遠播了,在企業知名度培育方面,騰中買悍馬,賺了個滿分。 (本文來源:新京報 作者:陸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