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素來有私家車“第三城”的美譽,在試驗區建設中,成都將汽車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產業。去年以來,汽車產業捷報頻傳:去年7月投產的成都一汽已生產捷達轎車4000輛;首期投資6億元的川汽開始試生產;投資20億元的浙江吉利成都項目奠基;投資120億元打造國際汽車博覽新城項目簽約……在成都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一個龐大的汽車產業集群正在形成,成都正從汽車消費大市向生產大市邁進。
“汽車主導產業已擎起了經開區新型工業的旗幟?!苯涢_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汽車產業作為試驗區建設的重點產業之一,其引領工業發展的作用已經發揮出來。目前,龍泉驛區已聚集一汽大眾、吉利轎車、川汽、專汽等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項目45個,汽車產業增加值已占規模工業的40.7%。
聚集效應:汽配汽貿“南汽東移”
隨著捷達轎車的下線、吉利汽車項目的動工,在經開區,汽車產業的聚集、帶動效應凸顯。本月中旬,武侯區與龍泉驛區聯手實施“南汽東移”工程,計劃投資120億元以上在龍泉打造國際汽車博覽新城,項目包括國際汽車會展中心、汽車4S店集群、汽車交易市場、汽車研發中心等。武侯區政府將引導紅牌樓汽配汽貿商圈的4000多家商家逐步向龍泉轉移。預計國際汽車博覽新城項目啟用后,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提供就業崗位近10萬個。
重點帶動:品牌企業紛至沓來
在試驗區建設中,除汽車產業外,經開區還圍繞電子電器、新型材料“一主二優”等產業集群,實施招大引強,大企業集團集群凸顯。去年,園區就成功引進了海信冰箱、五糧液特種玻璃、蘇寧電器、中南幕墻建設等知名品牌企業;成都(國家)質檢院、國際汽車博覽城、寶灣國際物流中心等一批綜合科研項目和商貿、物流、功能性項目也紛紛落戶;投資10億元的銀河國際總部經濟港、投資12億元的天河亞健康科技孵化園、投資20億元的中盟科技廣場、投資20億元的上海中博創業園、投資10億元的川渝中煙總部等系列創意、總部經濟項目紛至沓來,極大優化豐富了經開區和龍泉驛區的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