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按照原廠規劃,所有的1.8V試駕車款,將一路由高雄繞過南臺灣前往花蓮,上午11點出發、晚上7點還車,足足8個小時的時間,讓媒體能在數百公里的里程內,充分地體驗Altis的表現。這段路程中,最主要的山路,便是西起屏東楓港東抵臺東大武的南回公路。南回公路最高海拔445公尺,路線也算刁鉆。但,比起海拔落差直上3,000公尺的南橫公路,顯然輕松許多。
對于試車組而言,不快點出發是不行的。
|
但更重要的,南橫多變的道路狀況,以及一路迂回陡上近海拔3,000公尺,翻越中央山脈后再陡下臺東海端,相較于南回公路而言,道路環境明顯嚴苛的南橫,更容易試出車輛的本質。
7年前、7年后,回憶與未知
拉開車門握把的同時,深層涌現出來的回憶,卻讓趕時間的試車組緩了一下。思緒回到7年之前,前一代的Corolla Altis,試車組就是在2001年的3月,在花蓮舉辦的媒體試駕活動,有了第一次親密的接觸。
| |
當年,放大的車格、寬大的空間、豐富的配備、全新世代的引擎,堅強的產品力,帶給試車組相當的驚喜,也造就過去7年來不敗的Corolla Altis神話。但是,都會乘用取向的底盤設定,高重心與阻尼不足,讓激烈操控顯得慢半拍的反應,同樣讓試車組印象深刻。
經過7年,新一代的Corolla Altis報到,人與車,再次重逢在花蓮的土地上。新一代的Corolla Altis,內裝質感的改變,讓試車組略感失望,但其動態表現到底改變了多少?是否真能通過高難度南橫公路的考驗呢?前一代Corolla Altis的動態表現涌現,試車組不禁內心惴惴。
高速巡航更顯沈穩,乘坐舒適性表現精進
試車組自左營民族路的高都汽車總公司一出發,就重新設定衛星導航,導引向南橫位于高雄縣境內的入口甲仙。依照導航指引,取道國道10號是最短最快的路線。正好,在入山前,讓試車組體驗一下Altis在高速下的行路表現。
在交流道切入國道10號時,趁著后方無車的空檔,刻意深踩油門全力加速,上一代Altis熟悉的輕快油門,同樣出現在新Altis身上,讓駕駛感受到確實的加速力道。座艙靜肅性也有水平的表現,尤其引擎室良好的隔音工程,在拉高引擎轉速后發揮應有抑噪功能,搭配柔順的升檔作動,讓新Altis高速加速初步留下好感。
| |
此時,后座的試車組人員反應,乘坐在高速下Altis后座,明顯感覺到車子變穩。在車外噪音的隔絕部份,新一代Corolla Altis,有著Toyota一貫的水平。
路面狀況頗佳的國道10號,讓高速行駛的Altis,為試車組帶來舒適平穩的乘坐感。經過數個伸縮縫與起伏,試車的同伴們不約而同地,對新Corolla Altis的乘坐舒適表現,給了極高的評價。
前一代Corolla Altis阻尼不足的設定,雖然在遇到起伏的第一時間,可以快速的反應,讓沖擊降低,但是伸長阻尼的不足,讓余震的處理能力不足,車身常因為經過伸縮縫等路面狀況而上下振蕩,余韻不絕,不但影響乘員的舒適性,更對操控造成影響。
| |
但這次的Corolla Altis不然。新Altis比起前代更佳的底盤設定,帶來更確實的吸震效果,不僅在遭遇路面小起伏與伸縮縫時,均能輕松寫意地帶過,即便經過很大的路面起伏,車身還是可以立刻平穩下來,讓車內乘員沉浸在舒適的高速旅程。同時,新Altis方向盤右下角定速橫桿,搭載Toyota車系共享的定速巡航系統,簡便就手的操控設定,也讓試車組在最高速限90km/h的國道10號備感輕松悠閑。
南橫西段,迂回上攻海拔2,772公尺
高速公路的便捷,試車組不久便來到芋頭之鄉甲仙,開始南橫公路西段路程。沿著地形蜿蜒開拓的道路,讓試車組自甲仙出發后,沿著荖濃溪谷上攻,經寶來、桃源、梅山口、天池到標高2,772m的南橫最高點大關山隧道,約100公里的路程,一路是迂回的連續彎道與綿延的陡坡路段,對于車輛動力與底盤考驗自是不在話下。
連綿不絕的山巒起伏,壯麗的絕壁斷崖,試車組再次感動于臺灣景色的優美 ,而對于高速公路上所感受到Corolla Altis底盤的進步,亦有了更進一步的體驗。
連續100公里各式不同形態的彎道,讓試車組能從最保守的路線與速度來熟悉Altis的性能。此后,開始漸次提升,慢慢摸索著Corolla Altis底盤在激烈操控下的極限與反應。抱著戒慎恐懼心情進入甲仙的試車組,在到達寶來之前,已經開始盡情盡性的攻略著每一個山道。
持平而論,新一代Corolla Altis的前輪依舊沒有提供駕駛著足以稱為路感的信息,讓握著方向盤的雙手,對于路面與輪胎間的狀況,沒有辦法第一時間掌握。但是準確靈敏的轉向反應,讓試車組驚艷。隨著路況扭轉著方向盤,方向盤的不作用空窗期十分的短,讓車頭能與駕駛心意幾乎相通,指向所設定的路線。
| |
而高速公路上提供優異舒適性的底盤設定,在山道上,同樣提升平穩舒適的乘坐,而穩定的重心反應,更是操控上的一大利器。不論是平順地按著路線,或是刻意帶滑的進出彎道,Corolla Altis的后輪,總能正確地走在駕駛所設定的路線上,讓車輛呈現中性的操控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 |
即便是緊促的S型連續彎道,Corolla Altis的搖晃,被適當的阻尼漂亮的吸收,讓重心在左右快速的移動之間,顯得優雅而平順。同樣路段,試車組也曾開著Wish 7人座挑戰過,兩者之間的差距,不可里計,新Altis勝出許多。甚至,與試車組評價甚高的6人座Wish相比,雖仍未及其四輪獨立懸載底盤的表現,但是其間的實力,相當接近。新Corolla Altis操控的表現,跌碎了抱著戒慎心情上山試車組的眼鏡。
在反復討論與研究原廠資料后,試車組認為,新一代Corolla Altis的動態表現精進,得利于變寬的車體、降低的車身以及加寬的輪距,讓整體的穩定性獲得長足的改善。但是最重要的是,更為成熟的調校設定。彈簧與阻尼與底盤的良好平衡,是其表現如此出乎意料的最大功臣。
| |
恒溫空調表現優異
因為有著良好的底盤表現,讓我們以出乎意料的速度,爬完了西段,來到著名的大關山隧道。南方開闊的山脈走勢,讓大關山隧道的云海,格外的壯觀,亦是試車組會不辭辛苦,再次來到南橫的原因。
看著眼前無限延展的云海,試車組興奮地跳下了車,卻又立刻跳回了車上。因為超過3,000公尺的海拔,讓大關山的氣溫僅有攝氏7度。在炎熱南臺灣上車的試車組,個個穿著輕薄的短袖,自然吃足了苦頭。而這一個氣溫的沖擊,亦讓試車組發現Corolla Altis恒溫空調卓越的表現。
| |
Toyota冷氣系統良好的表現,在市場上早有口碑,自不必贅言。但在此時,試車組才深刻體驗到,其恒溫系統的厲害。一路以來累積超過16度的溫差,關在車室內的試車組竟然不知不覺,原來全靠良好的絕緣與恒溫系統適當的加溫,才讓試車組享有全程的舒適。這種表現,鮮少離開平地的試車組,平日難以察覺。而回想過去數次長征之旅,Corolla Altis恒溫系統的表現,幾達來自北歐產品的水平。讓試車組再次獲得驚喜。
南橫東段,濃霧陡降底盤反應驚喜
在大關山欣賞著壯闊的云海,看著其隨著夕陽西斜而轉變的多彩,讓試車組再次感動。但漸黑的天色告訴我們,我們又要遲到了。時間不斷流逝,趕路的時間到了。
從大關山一路下行,少了上坡的考驗,車行的速度較上山時提升。但是不一會,考驗就來了。因為風向的緣故,適才壯麗的云海,化身為連綿的濃霧,籠罩整個南橫東段。加上昏暗的天色,讓路線判位更為困難。點亮頭燈與霧燈,試車組在時間的壓力下,繼續趕路。不料,最終的考驗,隱身其中。
| |
在繞過一個凸出的石壁后,濃霧在背風處陡然散開,前面的路面上,有著一個足球大的落石,橫陳在馬路中間。巨大的尺寸,對輪圈與油底殼都是致命的威脅,而身處沒有手機訊號沒有人煙的此處,將變成一場災難。
這些思考都是電光火石的閃過,試車組已直覺得重踩了剎車并將方向盤向右一扭,進行閃躲。不料,路面上除了落石,還有沙粒,車尾立刻向左一甩。試車組靠著豐富的經驗,第一時間反打,希望進行修正,并祈求Corolla Altis能順利閃過。
沒想到,突如其來的緊急狀況,卻帶來今天試駕Altis最大的收獲。在這幾秒內的連續動態過程中,新Altis出乎意料地,展現沉穩精確的操控反應,證明試車組原有的擔心,通通是多余的,那是舊Altis動態不佳的遺毒。新Altis良好的阻尼,拉住了車尾,重心沒有多余的左搖右晃,車子就像Rally賽車一樣,扭了一個S型的花槍,順利通過,平穩,順暢,至此,我們真的知道,Altis不一樣了。
50公里連續下坡,擔心煞車衰退
| |
在通過南橫最高點的大關山隧道后,剩下的南橫東段,對試車組而言,Altis的底盤性能似乎問題不大,但面對接下來的50公里連續下坡,2500公尺的垂直落差,最令人擔心的是車輪與剎車的耐久性。萬一煞車及輪胎抓地力衰退,將可能拖慢我們趕路的行程。
還好,擔心的事并沒有發生。趕時間的試車組,在下坡路段善用每一個直線路段,并在入彎前大腳剎車,并隨時提高警覺,一旦發現輪胎與煞車的衰退,只能放慢速度,以免造成危險。而在如此的虐待之下,即便到了海端出口,Corolla Altis的剎車與抓地力表現依然穩定,并沒有太大的衰退。
手自排派上用場
| |
而新增的手自排功能,亦在南橫的路途中,給了試車組不少的協助??胺Q快速的換檔反應,讓動力的控制更為隨心所欲,讓僅有的4文件與1800引擎的動力,能獲得適當的發揮。
而這具變速箱以斷油取代強迫升檔的設定,更讓趕路的試車組獲得更多的自主權。在下坡路段上,適當地以手自排的來選擇檔位,也能減少煞車的負擔。這一路陡下的路段沒有發生煞車大幅衰退的現象,手自排的功能亦功不可沒。
若要說變速箱讓試車組略感不滿意的,大概只有1、2檔的齒比過疏,在面對非常狹急的彎道時,試車組多次降檔,因為會進入紅線區而只獲得警告聲響,無法在彎道中保持適當的轉速。不過整體而言,在南橫最常使用的2檔與3檔之間切換流暢快速,成為試車組極為受用的助手。
操控樂趣,勝過座艙質感
平穩確實的操控反應,讓試車組沒有延誤過多的時間,順利抵達集合點。在整日相處后,新Altis的內裝質感,走著近幾年Toyota的風格,塑料的氛圍加重了,可惜在新的Altis上,科技風的儀表組沒有同步加入,讓塑料風格的內裝沒有呼應,顯得失去了平衡。
| |
在1.8V車型上,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衛星導航系統,但是在沒有衛星導航系統的車型上,失落感會更佳的強烈。但是Altis的確是不一樣了,雖然引擎與變速箱沒變,但是手自排的導入,在駕馭上多了幾分自主,也讓樂趣加了分。雖然底盤結構的幾何設定沒有變,但更強固的車體、剛性更佳的組件,以及精進的調校,讓新一代Altis在動態上,有著不同的面貌。
[车型推荐]沃尔沃V60 T5 林书豪豪华 | [08-01] |
[车型推荐]奔驰全新B级 豪华运动旅行车 | [08-01] |
[东莞车市新闻]周通泰比亚迪惠民团购招募中 | [08-01] |
[活动热点][周通泰]激情奥运季,8月重磅 | [08-01] |
[汽车评论]库存高企车市低迷期如何破局 | [08-01] |
[业界新闻]二手车鉴定评估将建定价体系 | [08-01] |
[汽车评论]大众给了一汽一记响亮的耳光 | [08-01] |
[国内新车]标致3008或国产进口同时销售 | [08-01] |
[业界新闻]广汽本田扩网将打破4S店模式 | [08-01] |
[汽车评论]限牌的根本原因在于税收差异 | [08-01] |